首页

优质美脚论坛

时间:2025-05-24 18:43:25 作者:重庆举行援藏消费帮扶专场推介活动 签署采购订单2500万元 浏览量:40623

  中新社桂林10月12日电 题:广西百年非遗焕新颜 柚罐清香“飘向”世界

  作者 韦佳秀

  “改良之后的桂林柚罐,外观古朴小巧,又清香怡人,已成为很多来桂游客的伴手礼,还屡次出口到美国、新加坡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王伯杨近日受访时说。

  柚罐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明代,“桂林柚罐是将青柚掏空柚子肉,并经过晾晒、塑形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茶罐。我们将柚子固有形态改造成扁圆形,用收口器捏塑出比罐身尺径小的沿口,使其形态更加美观。同时经过长时间日晒使其‘皮革化’,储存时间更持久。”王伯杨说。2020年,以桂林柚罐为代表的桂林柚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王伯杨向游客介绍桂林柚罐制作工艺。韦佳秀 摄

  “三月柚子花,四月结果果......阿爷要弄烟包壳,阿姐要弄桂花盒......”王伯杨告诉记者,他从小入耳的这首童谣,其中传唱的“桂花盒”即桂林柚罐。他说,柚子自古有辟邪正气,吉祥如意的寓意,而经过改良后的柚罐成品精致古朴、气味清新,喜茶人士多用来存放桂花、茉莉、普洱等。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柚罐、喜爱柚罐,王伯杨将工坊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超1万人。“很多东盟国家的旅游团会把这里纳入旅游点。”王伯杨称,下个月还将接待来自南非的旅游团,带他们体验如何制作柚罐,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

  2020年,由王伯杨制作的“稚禾八分桂林柚罐”还获得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柚罐一年产量大概有10万只,收益在700万元人民币以上。”王伯杨称,这枚茶席雅物,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来桂旅游的伴手礼。

图为工人给桂林柚罐做口沿收口。韦佳秀 摄

  记者走进王伯杨在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设立的工坊,工人们正在专心制作柚罐,格外安静。原来,王伯杨雇用的工人多为聋哑人。“柚罐的制作周期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工艺并不复杂,但极其需要耐心。经过培训后,他们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他说。

  2023年底,王伯杨还把桂林柚罐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进了灵川县灵川镇双潭村。当地农户利用农闲制作柚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也使得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实现了活态保护。截至目前,柚罐制作技艺直接带动当地超2000人实现灵活就业。

  多年来,王伯杨致力于推广与普及柚罐非遗技艺。他告诉记者,中国国内很多民众都对这一项技艺感兴趣,“我在社交平台直播柚罐制作工艺公开课时,在线观看人数时常超过十万人。”

  王伯杨说:“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这项非遗技艺的附加价值,让它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并用这些‘经济能量’去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从而把桂林的传统工艺推向世界。”(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方:希望有关国家积极回应国际关切,早日让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真相大白于天下

特鲁多与阿塔尔就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经济转型、能源安全和关键矿产开发、加强法语文化建设、经贸及科研创新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机电商会:敦促美方正视汽车产业发展规律 立即纠正歧视性补贴政策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张某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罚金3万元;责令被告张某某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2.3万元,没收后上缴国库;张某某的上家许某被另案处理。

嫦娥六号搭载国际载荷升空 国际载荷代表:兴奋、期望

不远处,丹增用手机拍摄下跟朋友一起点燃的一千盏酥油灯。“小时候,每到这天,家人都要在寺院或家中点燃酥油灯,彻夜长亮。今天也想给自己留个纪念,祈愿众生都平安幸福。”他说。

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总书记引用这些典故

乌镇11月21日电(记者 邵萌)《庆余年》《全职高手》《玫瑰的故事》......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网络文学走上荧幕、走出国门,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文明互鉴、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万能充可以充万物吗

与粮结缘5年,胡顶立先后考取了初级、中级、高级保管员证,并逐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通过一看二摸三嗅四检测等方式,不合格的粮食几乎难以逃出他的手掌心。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